对此,端点科技模块化构建竞品中心、供应商中心、需求中心等10大能力板块,灵活满足不同的业务场景,并支持建筑地产项目自营与撮合采购等五大类业务模式,提供移动端、客服、供应链金融等增值服务,满足建筑、地产物资集采业务的双80覆盖要求。
12月结汇率和购汇率均与2023年前11个月的月均水平基本一致。同时,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稳健,外汇市场韧性增强,参与主体更趋成熟,可以更好抵御和应对外部冲击风险。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11月以来企稳回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汇率预期总体平稳;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外汇储备全年稳定在3.1万亿美元以上。外汇管理部门综合施策,坚决维护外汇市场稳定。我国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随着宏观调控组合政策发力显效,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外汇市场稳定运行的内部基础更加坚实。2023年12月,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跨境收支顺差141亿美元,四季度以来逐月改善态势进一步巩固。总的来看,2023年我国外汇市场运行稳中向好、表现出较强韧性。
国家外汇管理局15日公布了2023年12月及全年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我国外汇收支形势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各项目标任务,都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从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到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完善宏观经济治理的任务,再到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先立后破、增强宏观经济取向一致性等原则,无不彰显了中央对于宏观经济治理的高度重视。政府主要是通过法制来进行规范,并辅之以经济政策引导市场的资源配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求政府在该发挥作用的领域和时机要及时出手发挥作用,同时在发挥作用的时候要依法。四是坚持政策取向一致性。
同时,还要把握好目标间的主次关系,明确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杨伟民首先回顾了近年来中央对于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视和相关政策的演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杨伟民就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作了主题演讲。多目标平衡主要包括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四大宏观调控目标之间的平衡,以及经济发展、生态环保、生产安全、共同富裕、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之间的平衡。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恪守契约精神,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那么,如何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呢?杨伟民提出了以下几点认识: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是坚持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因此,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提高经济治理效能,对于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8日,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国是论坛:2024年会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宏观经济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
总之,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是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当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在理论上不断研究提炼,才能逐步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道路。
二是坚持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宏观经济治理的政策是多样化的,但各项政策必须保持一致性,增强协同性。
要明确责任主体和问责对象,确保问责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其次,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对于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五是要尽可能减少指标干预市场。在抓落实的过程中,要坚持精准问责,避免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的现象。党的二十大确定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其中就包括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宏观经济治理中要把握好各项目标、各项政策、各项手段之间的平衡。
中新社记者 崔楠摄他指出,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不仅对于当前经济形势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要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预期性指标是用来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而约束性指标是用来约束政府行为的杨伟民首先回顾了近年来中央对于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视和相关政策的演变。
在抓落实的过程中,要坚持精准问责,避免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的现象。宏观经济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
宏观经济治理中要把握好各项目标、各项政策、各项手段之间的平衡。同时,还要把握好目标间的主次关系,明确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求政府在该发挥作用的领域和时机要及时出手发挥作用,同时在发挥作用的时候要依法。要区分指标的属性,明确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的不同作用。
近年来,在某些领域的经济治理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任务和指标一刀切、层层加码,治理方式单一、简单等,这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五是要尽可能减少指标干预市场。
二是坚持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杨伟民就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作了主题演讲。
因此,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提高经济治理效能,对于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在杨伟民看来,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之所以重要,首先因为它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中新社记者 崔楠摄他指出,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不仅对于当前经济形势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各项目标任务,都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要明确责任主体和问责对象,确保问责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那么,如何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呢?杨伟民提出了以下几点认识: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目标平衡主要包括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四大宏观调控目标之间的平衡,以及经济发展、生态环保、生产安全、共同富裕、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之间的平衡。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在理论上不断研究提炼,才能逐步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道路。四是坚持政策取向一致性。
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恪守契约精神,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其次,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对于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